aoa体育十年前,买新手机时,互联网不会有十万个理由提醒你应该买个手机壳......
也就是说,在不考虑年龄层次和使用时长的情况下,中国网民平均每天要看到140次广告。
而这个数量只是付费的广告次数,还有很多在社交渠道中免费广告,比如微商,拼团,社群,自媒体,平台推送等......
十年前,当买手机,商家会向你推荐手机壳,但淘宝、头条、抖音......不会。
而现在,因为我们的生活都在手机上,所有的行为都会被贴上各种标签,互联网平台通过建立数据模型,将我们的标签卖给商家挖掘或刺激需求。
流量:相对比较简单,无非一个字解决“钱”!直接买流量,或者包养个团队生产流量,团队的质量的确可以决定流量的多少,这就好比一线明星和群众演员的区别。
需求:就比较难了,按每天140条广告的量,并且每条广告只会给你0.5秒至2秒的时间......封面要大,字不能多,重点要突出,颜色要讨喜,场景感要强,受众的看法,需要达到 “天时地利人和”。方可达到3‰-8‰的转化率(平均值)。
创业总是九死一生,成功也从来不是简单的事,但在这条赛道上,却总有一群善于借力并获得成功的人。
从社会化营销近几年的快速崛起中看出,平台和商家把本该投入的推广成本,转化为销售利润返给参与社交化推广的从业者,既节约了广告成本,又增加了销售渠道,微商上层不断借下层的力,拼团也是借用户在社交关系中熟人市场的力。
但借力之前,要明白“借”是要“还”的道理,借谁的力?怎么借?怎么回馈对方?
● 将社交化营销的图文分享自己的社交渠道(微信,微博,QQ)都可以。把自己文末的广告位借给要合作的用户。
● 系统会记录你的社交流量,以及判断图文的质量,然后将图文匹配与你相关用户的文末。这样让你借到其他用户的社交流量
● 这个过程中,不仅突破了自己的社交资源,还打通了陌生人之间的互助关系(你帮助他,他帮助你),从而扩展人脉资源,并探索更多跨行业的合作机会。
互助推广加入了Youtube的5秒跳过策略(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我的上篇文章),让用户之间在基于社交分享的场景中,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,知道谁在帮我推广,我帮助谁推广,互助推广的内容是什么,大大的提高用户对于推广图文的关注度,同时也可用于验证广告的创意是否能更好的刺激受众,避免在付费推广时的浪费。
如果你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,希望分享给你身边的好友,让在创业中的伙伴们少走弯路,借力使力。同时,也希望你吐槽,批评指正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